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林下在词典中的解释
línxià

林下

拼音lín xià

注音ㄌㄧㄣˊ ㄒㄧㄚˋ

繁体

基本解释

  • ◎ 林下 línxià
    [retirement] 幽僻之境,引伸指退隐或退隐之处
    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李白《安陆寄刘绾》

详细解释

  • (1).树林之下。指幽静之地。 南朝 梁 任昉 《求为刘瓛立馆启》:“瑚璉废 泗 上之容,樽俎恣林下之适。”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诗:“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明 高启 《梅花》诗之一:“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2).指山林田野退隐之处。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竺僧朗》:“ 朗 常蔬食布衣,志耽人外……与隐士 张忠 为林下之契,每共游处。” 唐 灵彻 《东林寺酬韦丹刺史》诗:“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 宋 文天祥 《遣兴》诗:“何从林下寻 元亮 ,只向尘中作 鲁连 。” 清 钱谦益 《吴门送福清公还闽》诗之一:“林下有人君侧少,知公未忍説投簪。” 郁雯 《李清照》六:“原想和你一起,退居林下,白头偕老,没有想到又有 湖州 之诏。”
    (3).谓闲雅、超逸。《宣和画谱·人物二》:“ 童 以妇人而能丹青……有文士题 童氏 画诗曰:‘林下材华虽可尚,笔端人物更清妍。’”参见“ 林下风气 ”。

基本含义

  • 指在树林中、森林里,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

详细解释

  • 林下,意为树林之下。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隐居、避世的境地。在古代,士人常常选择在山林中隐居,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林下成语则是用来形容这种隐居的境地。

使用场景

  • 林下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描述一个人远离尘嚣,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放弃名利、追求宁静的境地。

故事起源

  • 林下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庄子·天下》篇中,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提倡返璞归真,主张追求自由和宁静。在《庄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采薇而歌,于谁为情?靡室靡家,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顾林下,尔曹身与名俱灭。”意思是说,我只想采薇唱歌,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不在乎名利,只想与你一起老去,不顾林下的一切。

成语结构

  • 林下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林”表示树林,第二个字“下”表示在下面。两个字合在一起,表示在树林下面。

例句

  • 1. 他放弃了城市的繁华,选择在林下隐居。2. 我们来到这个山村,感受一下林下的宁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想象自己置身于一片茂密的树林下,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和清新空气来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庄子和他的思想,深入理解林下成语的哲学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在林下玩耍,感觉特别开心。2. 初中生:我希望以后能够有一间小木屋,住在林下,远离喧嚣。3. 高中生:大学毕业后,我打算选择在林下做一名作家,追求内心的宁静。4. 大学生:我喜欢旅行,特别喜欢去山里的林下,感受大自然的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