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妆旦色在词典中的解释
zhuāngdàn

妆旦色

拼音zhuāng dàn sè

注音ㄓㄨㄤ ㄉㄢˋ ㄙㄜˋ

繁体

基本解释

  • 指戏剧中的旦角。 元 刘致 《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撇摽手到处称人物,粧旦色取去为媳妇。”

基本含义

  • 指女子妆扮得体、娇美的容颜。

详细解释

  • 成语“妆旦色”由“妆旦”和“色”两个词组成。其中,“妆旦”指的是京剧中女性角色的一种扮相,是指女子妆扮得体、娇美的容颜。而“色”则表示色彩、颜色。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女子的妆容美丽动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女子妆容的美丽,也可以用来形容女性的容貌出众。可以在文学作品、口语交流、形容女性容貌等场景中使用。

故事起源

  • 成语“妆旦色”最早出现在明代冯梦龙的小说《喻世明言》中。故事讲述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她的妆容精致细腻,像京剧中的妆旦一样华丽。因此,人们用“妆旦色”来形容女子的容颜美丽动人。

成语结构

  • 妆旦色的结构为“名词 + 形容词”。

例句

  • 1. 她的妆容精致细腻,真是妆旦色。2. 她的容颜娇美,宛如妆旦色一般。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与京剧中的妆旦形象进行联想,想象一个美丽的女子妆容得体、娇美,就像妆旦一样华丽。可以将这个形象与成语“妆旦色”联系起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京剧中不同角色的妆容和扮相,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女子美丽的追求和表达方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她的妆容真漂亮,像妆旦一样的色彩。初中生:她的容貌娇美动人,真是妆旦色。高中生:她的妆容精致细腻,宛如妆旦色一般美丽。大学生:她的妆容打扮得体,展现出了妆旦色的魅力。

拆字解意

妆旦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