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备物在词典中的解释
bèi

备物

拼音bèi wù

注音ㄅㄟˋ 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备办各种器物。《易·繫辞上》:“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孔颖达 疏:“谓备天下之物,招致天下所用,建立成就天下之器以为天下之利。”《国语·楚语下》:“夫神以精明临民者也,故求备物,不求丰大。”《后汉书·隗嚣传》:“虽未备物,神明其舍诸。”
    (2).指仪卫、祭祀等所用的器物。《左传·定公四年》:“备物典策,官司彝器。”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当谓国君威仪之物,若今繖扇之属。”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下》“备物典策”:“备物即服物也。经传多言服物……‘服’与‘备’古字通。”《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始当非常之礼,终受备物之锡。” 张铣 注:“备物,谓祭器之物。”《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遗备物乎营寝,掩重閽於窒息。”《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七年》:“备物典策,皆从殊礼。” 胡三省 注:“余谓车輅、旂章、弓矢、斧鉞,皆可以言备物。”

基本含义

  • 准备好物品。表示事先准备好所需的物品或准备周全。

详细解释

  • 备物是由“备”和“物”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备”表示准备,预先做好准备;“物”表示物品、东西。备物意味着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物品,以确保事情能够顺利进行。

使用场景

  • 备物常用于描述人们在进行重要活动或面临重要考试前,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物品。它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好准备,以应对突发事件或未知情况。

故事起源

  • 备物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将军要带领大军出征,他事先准备了大量的粮食、武器和装备。因为他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后来,人们用“备物”来形容做好准备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备物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备”和名词“物”组成。

例句

  • 1. 我们要备物充足,确保明天的野餐顺利进行。2. 考试前一定要备物齐全,不要漏掉任何必要的东西。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备物这个成语与“准备”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自己在做重要事情之前,提前准备好所需的物品,以确保一切顺利进行。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准备相关的成语,例如“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雨绸缪”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明天要去郊游,我要备物,带上雨伞和零食。2. 初中生:明天有一场重要的考试,我要备物充足,带上笔、橡皮和尺子。3. 高中生:即将参加高考,我要备物周全,准备好所有考试需要的文具和资料。

拆字解意

备物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