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底行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底行

拼音dǐ xíng

注音ㄉㄧˇ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施行。《书·皋陶谟》:“朕言惠,可底行。” 蔡沉 集传:“ 皋陶 谓我所言顺於理,可致之於行。”

基本含义

  • 指人的品行底线,指一个人的道德底线和行为准则。

详细解释

  • 底行是指一个人在道德和行为上所能接受的最低标准。它是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和品行有一个底线的要求,是人们在道德和行为准则上的底限。

使用场景

  • 底行一般用于讨论人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或者是指责一个人的品行低下。

故事起源

  • 底行这个词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中,人们被要求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保持高尚的品德。底行就是指这种道德准则的底线。

成语结构

  • 底行由两个汉字组成,底和行。底表示最低限度,行表示行为。底行的结构简洁明了,容易理解。

例句

  • 1. 他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底行。2. 这个人的底行太低了,完全没有道德底线。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底行与底线联系起来来记忆。底线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在道德和行为准则上的底限,而底行就是指一个人的品行底线。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道德和行为准则相关的成语来进一步扩展你的词汇量。例如,底气、底细、底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做一个有底行的人,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应该有底行,不作弊。3. 高中生:每个人都应该有底行,不随便伤害别人。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有底行,不参与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5. 成年人: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应该有底行,不违法乱纪。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拆字解意

底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