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彝
拼音bǐng yí
注音ㄅㄧㄥˇ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持执常道。《诗·大雅·烝民》:“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毛 传:“彝,常。” 朱熹 集传:“秉,执。”《孟子·告子上》引作“秉夷”。 唐 独孤及 《故太保赠太师韩国苗公谥议》:“协恭秉彝,动罔违德。” 清 方苞 《为秦门高贞女纠举本引》:“天属之情,秉彝之性,惟遘閔凶、备危苦而后庶一见之。”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吾民宜固其秉彝之心田,冒万难以排去其摧凌。”
基本含义
- 秉彝指秉持法度、恪守规矩的意思。
详细解释
- 秉彝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秉指持有、遵守,彝指古代的一种礼器,代表规矩、法度。秉彝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人们能够遵守规矩、守法度,秉持正义和道德。
使用场景
- 秉彝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或一个团体严守法度、恪守规矩的行为。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都能够遵守规则、守法度,不偏离正道。
故事起源
- 秉彝一词最早出自《周礼·春官宗伯》,意为遵守礼仪。后来,秉彝逐渐演变为形容人们能够守法度、恪守规矩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一直秉彝,不为名利所动。2. 这个组织一直秉彝,严守纪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秉彝这个成语与秉持规矩、守法度的意义进行联系,形象地想象一个人手持彝,恪守规矩的形象,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礼仪和道德规范,进一步理解秉彝的深层含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学会秉彝,遵守学校的规则。2. 初中生:秉彝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要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够恪守规矩。3. 高中生:秉彝是一个人的品德修养,要时刻坚守正义和道德准则。4. 大学生:作为大学生,我们要秉彝,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