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臂盟
拼音niè bì méng
注音ㄋㄧㄝ ˋ ㄅㄧˋ ㄇ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男女相爱订立的婚约。 清 沉起凤 《谐铎·孟婆庄》:“妹 玉蕊 ,与里中 葛生 有嚙臂盟。”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后约难留嚙臂盟,五湖天际若为情。”参见“ 嚙臂 ”。
齧臂盟:咬臂出血为誓,表示诚信。《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乡党笑之, 吴起 杀其谤己者三十餘人,而东出 衞 郭门。与其母诀,啮臂而盟曰:‘ 起 不为卿相,不復入 衞 。’”亦省作“ 啮臂 ”。《北史·儒林传下·王孝籍》:“啮臂为期,前途逾邈,倚閭之望,朝夕倾对。”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二:“自説二女啮臂时,迴头却向 秦 云哭。” 仇兆鳌 注:“《世説》: 赵飞燕 妹弟少贫微,及 飞燕 见召,与女弟啮臂而别。”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其姑卖诸贩鬻妇女者。与其夫相抱泣彻夜,啮臂为誌而别。夫念之不置。”
基本含义
- 指因同仇敌忾而结成的临时联盟。
详细解释
- 啮臂盟源自于古代战争时期,当两个势不两立的军队面对共同的敌人时,为了能够击败敌人,双方会暂时放下仇恨,结成临时联盟,共同作战。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了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敌对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暂时结成的联盟。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在面对共同敌人时,敌对双方暂时放下分歧,合作共同对抗敌人的情况。也可用来形容临时联合的合作关系。
故事起源
- 啮臂盟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段真实事件。相传,战国时期,楚国和齐国一直是敌对的关系,但当秦国崛起,成为共同的威胁时,楚国和齐国为了能够抵御秦国的进攻,暂时放下了恩怨,结成了啮臂盟,共同对抗秦国。
成语结构
- 啮臂盟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两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
例句
- 1. 在面对外敌入侵时,各个国家应该团结起来,结成啮臂盟,共同抵御敌人。2. 虽然他们之间有很多分歧,但在关键时刻,他们还是能够结成啮臂盟,共同对抗外部压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啮臂盟”与“咬住手臂结成联盟”进行联想,形象地表示在面对共同的敌人时,敌对双方为了共同的利益而暂时结成的联盟。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其他联盟事件,如合纵连横、巴黎公社等,了解不同时期的联盟形式和背后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共同对抗欺负我们的同学,我们决定啮臂盟,一起保护彼此。2. 初中生:尽管我们之间有很多矛盾,但在面对外部威胁时,我们必须啮臂盟,共同对抗敌人。3. 高中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该与同行结成啮臂盟,共同面对挑战。4. 大学生:面对社会的压力和困难,我们应该啮臂盟,共同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