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查
拼音hóu zhā
注音ㄏㄡˊ ㄓㄚ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猴楂 ”。山楂的别名。《西京杂记》卷一:“初修 上林苑 ,羣臣远方各献名果……查三:蛮查、羌查、猴查。”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山楂》:“赤爪子、鼠楂、猴楂、茅楂……此物生于山原茅林中,猴、鼠喜食之,故又有诸名也。”
基本含义
- 指人对事物过于好奇,好像猴子一样乱翻乱查。
详细解释
- 猴查是由“猴子”和“查”两个词组成的成语。猴子善于模仿和好奇,常常乱翻乱查,不管是不是自己的事情。因此,“猴查”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对事物过于好奇,好像猴子一样乱翻乱查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对事物过于好奇,过于干涉他人的事情,或者过于追求了解某一件事情的细节。可以用于生活、工作、学习等各个场景。
故事起源
- 关于“猴查”的故事并不多见,但可以从猴子的行为习性中找到一些启示。猴子天性好奇,热衷于模仿和探索。这种乱翻乱查的行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猴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事情总是猴查一番,让人觉得很烦。2. 这个人对新鲜事物特别好奇,一有机会就猴查一番。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猴子好奇的形象,将“猴查”与好奇、探索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想象一个猴子在乱翻乱查的场景,这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好奇、探索相关的成语和故事,如“猴子捞月”、“好奇害死猫”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对这个新游戏很猴查,想了解所有的规则。2. 初中生:他总是猴查别人的隐私,让人很不舒服。3. 高中生:对于这个科学实验,我想猴查一番,亲自动手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