瘠形
拼音jí xíng
注音ㄐㄧˊ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1).瘦弱的形体。《尉缭子·武议》:“人食粟一斗,马食菽二斗,人有飢色,马有瘠形,何也?”
(2).谓损其身体。 清 陈梦雷 《绝交书》:“昔甲寅之变……不受事而归,辞其印札,不赴朝贺,瘠形托病,三年一日。”
基本含义
- 形容人或动物因饥饿而十分消瘦。
详细解释
- 瘠形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瘠”和“形”两个字组成。瘠意为瘦弱、消瘦,形指外貌、身体。瘠形一词形容人或动物因长期饥饿而身体非常消瘦的状态。
使用场景
- 瘠形一词常用于描述由于缺乏食物或营养而导致身体消瘦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人或动物,形容其极度饥饿和疲弱的状态。
故事起源
- 瘠形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文学家杨慎的《杂剧》中。在这个剧本中,一个人物形容另一个人“瘠形如鬼”。这个成语后来被广泛使用,成为描述饥饿和消瘦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瘠形是一个形容词词组,由两个形容词性的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经历了长期的饥饿,变得瘠形如柴。2. 这只流浪猫因缺乏食物而变得瘠形憔悴。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瘠形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或动物因饥饿而消瘦,形状像个“X”,所以记住瘠形的发音和形状。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骨瘦如柴”、“消瘦”等,以扩展对描述瘦弱和消瘦的词汇的掌握。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因为生病,瘦得瘠形可怜。2. 初中生:这只流浪猫吃不饱,已经变得瘠形憔悴了。3. 高中生:那个在战争中饥饿挨饿的人,瘦得瘠形如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