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杠
拼音biān gàng
注音ㄅㄧㄢ ㄍㄤˋ
繁体
基本解释
鞭抽棒打的刑罚。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用刑》:“仍不招,再加鞭杠。”
基本含义
- 指严厉的惩罚或责骂。
详细解释
- 鞭杠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鞭指鞭打,杠指木杠。鞭杠原指古代刑罚中用鞭子抽打犯人,或者将犯人绑在木杠上进行鞭刑的方式,用来惩罚犯罪行为。引申为严厉的责骂或惩罚他人的行为。
使用场景
- 鞭杠一词常用于描述严厉的批评、责骂或惩罚他人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老师严厉批评学生、上级严肃批评下属、父母严格惩罚子女等场景。
故事起源
- 鞭杠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罚制度。在古代,鞭杠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方式,用来惩罚犯罪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鞭杠的含义逐渐引申为严厉的责骂或惩罚他人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老师对学生进行了一番鞭杠后,学生们反思自己的错误。2. 上司对下属的工作表现进行了严厉的鞭杠,要求他们改进。3. 父母为了教育孩子,有时会施加适当的鞭杠,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鞭杠与严厉的批评、责骂或惩罚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老师手持鞭子对学生进行严厉的打鞭,或者将学生绑在木杠上进行鞭刑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鞭杠相关的成语,如鞭长莫及、鞭辟入里等,以扩展你的词汇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鞭杠批评了不听话的同学。2. 初中生:老师对我们进行了一番鞭杠,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3. 高中生:老师在班会上对我们进行了严厉的鞭杠,要求我们努力学习。4. 大学生:在实习期间,上司对我们的工作进行了鞭杠,以帮助我们提高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