眚礼
拼音shěng lǐ
注音ㄕㄥˇ ㄌ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减省吉礼之数。眚,通“ 省 ”。《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七曰眚礼。” 郑玄 注:“眚礼,谓杀吉礼也。” 贾公彦 疏:“谓吉礼之中,眚其礼数。” 宋 司马光 《论燕饮状》:“今岁以来,灾异屡臻,日食、地震, 江 淮 腾溢,风雨害稼,民多菜色,此正陛下侧身克己、眚礼蕃乐之时。”
基本含义
- 指以虚伪的方式敬奉或行礼,表面上虚心恭敬,实际上心怀不轨。
详细解释
- 眚礼是由“眚”和“礼”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眚”指的是不好的气息或瘟疫,而“礼”指的是行为规范或礼仪。眚礼的意思是指以虚伪的方式敬奉或行礼,表面上虚心恭敬,实际上心怀不轨。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人的行为表面上看似恭敬有礼,实际上却别有用心,往往带有一定的贬义。
使用场景
- 眚礼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恭敬有礼,实际上心怀不轨的人。比如,一个人虚伪地向上司行礼,表面上看似非常恭敬,但实际上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私利目的,这就可以用眚礼来形容。
故事起源
- 关于眚礼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起源。这个成语的意思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文化中,其中强调了真诚和诚实的重要性。眚礼的出现,可以看作是对虚伪行为的批判和警示。
成语结构
- 眚礼由两个汉字组成,结构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表面上向老师献上了一份礼物,但实际上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好评,这就是典型的眚礼行为。2. 这个人总是对上司恭敬有礼,但实际上他的心思都在算计自己的利益,实在是太眚礼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眚礼记忆为“表面恭敬,实则心怀不轨”的意思,或者将其与虚伪、假装恭敬的行为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成语,如“虚与委蛇”、“表里如一”等,来进一步了解虚伪行为和真诚的区别。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平时对同学们都很友好,但是经常对老师眚礼,我觉得他不是真心对待老师的。2. 初中生:有些同学总是在老师面前表现得非常恭敬,但背地里却做了很多坏事,真是太眚礼了。3. 高中生:在竞选班长的时候,有些同学会虚伪地向大家行礼,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关心班级的发展,这种眚礼行为应该被识破。希望以上对于“眚礼”成语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