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踏行在词典中的解释
xíng

踏行

拼音tà xíng

注音ㄊㄚˋ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蹋行”。亦作“蹹行”。1.搜查;察看。《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 唐 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 蹹 ”。 宋 苏辙 《论黄河东流札子》:“欲乞圣慈特选骨鯁臣僚及左右亲信,往 河 北计会,逐处安抚转运、提刑、州县及北外监丞司官,同共踏行,详具图録,开述利害,保明闻奏。”
    (2).踩踏,行走。 庾信 《镜赋》“朱开锦蹹,黛蘸油檀” 清 倪璠 注:“朱,丹色。谓蹹行之处用锦绣为之,有丹色也。”

基本含义

  • 踩着脚尖行走,比喻行动轻盈、不露痕迹。

详细解释

  • 踏行是由“踏”和“行”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踏”指踩踏、行走,“行”指行动。踏行的基本含义是指人行走时脚尖着地,行动轻盈,不露痕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的行动轻巧、灵活,不引起注意。

使用场景

  • 踏行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动方式,特别是在需要保持低调、不引人注意的情况下。比如,某人在敌人的追踪下踩着脚尖踏行,不发出声音,以免被发现。又如,某人在考试中踩踏脚尖行走,以免引起监考老师的注意。

故事起源

  • 踏行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易经·系辞上》中。在古代,士人行走时常常要注意行动的轻盈,不发出声音,以显示自己的修养和礼貌。因此,踏行成为了一种被推崇的行为方式,后来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踏行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踏”和动词“行”组成。

例句

  • 1. 他在黑暗中踏行,不发出一丝声音。2. 她踏行着,轻盈地走过了人群。3. 他们踏行而来,像一阵清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踏行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踩踏脚尖行走,行动轻盈,不发出声音的场景,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踏行相关的成语,比如“轻盈”、“行动不便”等,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踏行着,像一只小鸟一样飞过了操场。初中生:为了不惊动敌人,他踏行前进,一步也不敢出声。高中生:他踏行而来,面带微笑,优雅地走进了教室。

拆字解意

踏行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