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疏怠在词典中的解释
shūdài

疏怠

拼音shū dài

注音ㄕㄨ ㄉ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疏忽懈怠。《东周列国志》第八四回:“且喜守城军民,昼夜巡警,未尝疏怠。”

基本含义

  • 指因疏忽大意而不尽职责,不尽责任。

详细解释

  • 疏怠是由“疏”和“怠”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意为疏忽大意,不尽职责,不尽责任。常用来形容工作或学习中的懒散、不负责任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工作或学习中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警示人们要认真对待工作和学习。

故事起源

  • 疏怠这个成语的起源,相传是出自《汉书·霍光传》。霍光是西汉末年的一位重要官员,他是汉武帝的重要辅佐者。霍光临终前对儿子说:“天子若怠废,则天下疏矣。”意思是如果天子不勤勉尽责,那么整个国家就会变得懒散不堪。后来,人们把“天子若怠废,则天下疏矣”中的“怠废”改为“疏怠”,形成了现在的成语“疏怠”。

成语结构

  • 疏怠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对工作疏怠,经常迟到早退。2. 学生们不要疏怠学习,要认真对待每一门功课。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疏怠这个成语与“疏忽大意”、“不尽职责”等含义相关的词语进行联系,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工作、学习态度相关的成语,如“敷衍塞责”、“草率从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能疏怠学习,要好好完成作业。2. 初中生:老师提醒我们不要疏怠学习,要认真听讲。3. 高中生:考试即将来临,不能疏怠学习,要加紧复习。4. 大学生:大学生活很自由,但不能疏怠学习,要努力追求知识。

拆字解意

疏怠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