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桥
拼音fēng qiáo
注音ㄈㄥ ㄑㄧㄠ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即 枫桥 。地名。在 江苏省 苏州市 阊门 外 寒山寺 附近。因 唐 张继 《枫桥夜泊》诗而著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闵荣墓志》:“据 乾隆 《府志》引 周遵道 《豹隐纪谈》云: 枫桥 旧作 封桥 。因 张继 诗相承作‘枫’……大约 枫桥 称在最先…… 封桥 则乡里相沿传写……逮 宋 中叶以后,乃雅俗皆书‘枫’字,不復知有 封桥 之名矣。”
基本含义
- 封桥是指在战争或紧急情况下,封锁桥梁,阻止敌人或外部势力通过桥梁进行进攻或入侵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封桥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战争时期,当敌人或外部势力威胁到城市或国家安全时,为了保护自己,人们会封锁桥梁,阻止敌人通过桥梁进攻或入侵。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种紧急情况下采取的防御措施,以保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
使用场景
- 封桥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阻止敌人或外部势力的进攻或入侵。它可以用于描述战争、政治斗争、社会动荡等各种场景。同时,也可以用于比喻个人在面对困难或危险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封桥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战争中,当敌人来袭时,为了保护自己的城市或国家,人们会封锁桥梁,阻止敌人通过桥梁进攻或入侵。这种行为被形象地描述为“封桥”,后来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行为。
成语结构
- Subject + 封桥
例句
- 1. 在战争期间,为了阻止敌人的进攻,他们封桥了。2. 在社会动荡时期,政府采取了封桥的措施,以防止暴乱蔓延。3. 面对疫情的蔓延,政府决定封桥,限制人员流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战争时期,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封锁桥梁,阻止敌人通过桥梁进攻或入侵的场景。将这个场景与成语“封桥”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战争和保护自己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攻城略地”、“固若金汤”等。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历史事件或故事,如古代战争、保卫战等,以加深对“封桥”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封桥了,不让坏人过来。2. 初中生:政府采取封桥措施,以防止疫情的扩散。3. 高中生:在社会动荡时期,政府采取了封桥的措施,以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