惭恚
拼音cán huì
注音ㄘㄢˊ ㄏ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慙恚”。羞惭怨恨;羞惭愤怒。 汉 王充 《论衡·累害》:“人才高下,不能钧同,同时并进,高者得荣,下者慙恚,毁伤其行。”《三国志·吴志·陆逊传》:“﹝ 刘备 ﹞大惭恚,曰:‘吾乃为 逊 所折辱,岂非天邪!’”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成仙》:“ 周 怒,语侵宰。宰惭恚,因逮繫之。” 章炳麟 《<革命军>序》:“今 容 为是书,壹以叫咷恣言,发其惭恚,虽嚣昧若 罗 彭 诸子,诵之犹当流汗祗悔。”
基本含义
- 感到羞愧和懊悔
详细解释
- 惭恚是指因为自己的过错或失败而感到羞愧和懊悔的心情。它强调了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或状态感到极度的不满和惋惜。
使用场景
- 惭恚常用于表达对自己的错误或失败感到羞愧和懊悔的情感。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道德、学术、工作等方面的失误或不足,以及对此感到内疚和悔恨的心情。
故事起源
- 惭恚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三年》中。故事讲述了齐国大夫晏婴在一次战斗中败给了楚国,回到齐国后,晏婴感到非常羞愧和懊悔,因为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导致了齐国的失败。于是,他写下了《惭恚之辞》来表达自己的内疚和悔恨之情。从此,人们用“惭恚”来形容对自己的错误或不足感到羞愧和懊悔的心情。
成语结构
- 惭恚是由“惭”和“恚”两个字组成的。其中,“惭”表示羞愧、懊悔,而“恚”表示愤怒、悔恨。
例句
- 1. 他因为考试作弊而感到惭恚。2. 她因为没有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感到惭恚。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惭恚”这个词语与自己曾经犯过的错误或失败联系起来,形成记忆的联结。也可以尝试使用这个词语造句,加深对其含义的理解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章、书籍和新闻,了解更多关于“惭恚”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和故事背景。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惭恚”意思相近的成语,如“愧对”、“惭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因为没有做完作业而感到惭恚。2. 初中生:他因为没有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而感到惭恚。3. 高中生:她因为没有取得好成绩而感到惭恚。4. 大学生:我因为没有充分准备面试而感到惭恚。5. 成年人:他因为没有履行承诺而感到惭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