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牒
拼音zhuàng dié
注音ㄓㄨㄤˋ ㄉㄧㄝ ˊ
繁体
基本解释
(1).呈报的公文。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贞元 中,度支欲斫取两京道中槐树造车,更栽小树。先符牒 渭南 县尉 张造 。 造 批其牒曰:‘……近奉文牒,令伐官槐……运斧操斤,情所未忍。’付司具状牒上度支使,仍具奏闻。遂罢。”
(2).诉讼的呈文。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有司稍按治,輒劫持之曰:‘某官乃 元祐 奸党, 苏 某亲旧,故观望害我。’公形状牒。”
基本含义
- 指上级机关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书面责备或批评。
详细解释
- 状,指书面文书;牒,指文书。状牒原指上级机关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的书面责备或批评。现多用来形容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批评或责备。
使用场景
- 状牒多用于描述上下级、长辈与晚辈之间的书面责备或批评情况。可以用于办公场景、教育场景等。
故事起源
- 状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官场和家庭教育。在古代,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批评常常以书面形式表达,以便于记录和传达。状牒成为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并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状牒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因为工作不力收到了一封上级的状牒。2. 我的儿子上学成绩下降了,老师写了一封状牒给我。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状牒”与“批评信”联系起来,想象上级或长辈写信批评下级或晚辈的场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状告”、“牒文”等,了解更多与书面批评相关的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给我写了一封状牒,因为我没有按时完成作业。2. 初中生:班主任给我发了一封状牒,责备我上课不认真听讲。3. 高中生:校长给我寄来了一封状牒,要求我改正迟到的问题。4. 大学生:导师给我写了一封状牒,指出我的论文存在问题,需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