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退化症
拼音nǎo tuì huà zhèng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脑退化症 - 简介
脑退化症,医学名词,由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医院管理局和平等机会委员会等18个机构举办的征名比赛中选出。2010年10月29日,在香港地区,老年“痴呆症”被正式改称为“脑退化症”。
脑退化症 - 背景资料
“痴呆症”,又称老年痴呆症,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随着世界人口平均寿命的逐年增加,全球人口趋于老龄化,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成为威胁人们晚年健康的一大隐患。
老年性痴呆发病于60岁以上,女多于男(1.5:1),起病隐潜,发展缓慢,最早期往往是以逐渐加重的健忘开始,如果不注意,通常不容易发现。
脑退化症 - 正名改称
香港改称“痴呆症”为“脑退化症”
2010年10月29日,“脑退化症”一词成为香港“痴呆症正名比赛”的冠军,自即日起将被香港特区政府卫生署、医院管理局等18个政府、医疗及教育机构采用,以促进公众对这一病症的正确认知,罹患该病的诺贝尔奖得主高锟也到场支持,高锟的妻子称,新名字比旧名字更加合适。
比赛主旨
这项正名比赛自2010年4月启动,由香港第一所该病症综合服务中心——赛马会耆智园主办。最终,香港小学生陆子庭所提交的“脑退化症”一词成为冠军之选。
比赛评委、赛马会耆智园总监郭志锐表示,此次比赛旨在选出一个贴切反映病症、带出正面讯息的中文名字,让大众借机正视这一病症,消除“痴呆症”可能引致的歧视。评审委员会认为,“脑退化症”这名称,可以更加正面和贴切反映病征。
基本含义
- 指人的智力、思维能力逐渐衰退、退化的状态。
详细解释
- 脑退化症是由于脑部功能衰退而导致的认知障碍疾病,是一种逐渐进展的病症。成语“脑退化症”借用了这一疾病的概念,比喻一个人的智力、思维能力逐渐衰退、退化。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智力、思维能力逐渐下降的情况,也可用于指某种情况或现象的退化。
故事起源
- 成语“脑退化症”是近年来新兴的网络流行语,暗指某些人在思维和智力方面的衰退现象。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脑退化”和“症”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懒散,真是脑退化症了。2. 这个国家的教育水平越来越低,真是脑退化症的体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将成语与脑部功能衰退的病症联系在一起,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相关的医学知识,了解脑退化症的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如何保持大脑健康。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爷爷年纪大了,有时候会忘记东西,好像得了脑退化症一样。2. 初中生:我妈妈最近老是忘记事情,我觉得她可能得了脑退化症。3. 高中生:现在社交媒体上充斥着各种低质量的信息,越来越多的人的思维都像脑退化症一样。4. 大学生: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短期利益,思维越来越狭隘,真是脑退化症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