黜官
拼音chù guān
注音ㄔㄨˋ ㄍㄨㄢ
繁体
基本解释
(1).减省官吏。《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九月, 郑 公孙黑肱 有疾,归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 段 ,而使黜官薄祭。” 杜预 注:“黜官,无多受职。” 杨伯峻 注引 沉钦韩 补:“黜官者,减省其家臣。”
(2).贬降官职。《北史·魏咸阳王禧传》:“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 元和 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3).罢免官职。 唐 元结 《别何员外》诗:“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嶇。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清 吴敏树 《太常徐先生传》:“其后库大狱兴,先后管库者,以库丁贿通姦伏法,或以失察黜官,而先生无预也。”
基本含义
- 黜官是指罢免官职,将官员革职或撤职的行为。
详细解释
- 黜官是由“黜”和“官”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黜指罢免、革职,官指官员、官职。黜官表示将官员革职或撤职,使其失去官位和权力。
使用场景
- 黜官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上级对下级官员进行罢免或撤职的行为。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个组织或机构对其成员进行解雇或开除的行为。
故事起源
- 黜官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事件。在古代,皇帝拥有最高权力,可以任免官员。当官员犯错或不称职时,皇帝有权罢免他们的官职。因此,黜官成为了形容这一行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黜官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皇帝对犯错的官员进行了黜官处理。2. 公司高层决定黜官一名无能的经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黜官”与“罢免官职”这个含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官员被黜官后失去了官职和权力的情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官员任免相关的成语和历史背景,如“拔官”、“免官”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不好好学习就会黜官,不能当班长了。2. 初中生:如果政府官员贪污腐败,应该黜官。3. 高中生:历史上有很多皇帝对不称职的官员进行了黜官。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