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喻
拼音ǒu yù
注音ㄡˇ ㄧㄩˋ
繁体
基本解释
和悦的样子。《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贤人君子,亦圣王之所以易海内也,是以呕喻受之,开宽裕之路,以延天下之英俊也。”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呕喻,和悦貌。” 林纾 《感秋赋》:“极内冒猥而外呕喻兮,谬羽忠而翼国。”
基本含义
- 用吐的方式来形容表达的内容。
详细解释
- 呕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用吐的方式来形容表达的内容,以增强表达的效果。通常用于文学作品或修辞较为高雅的场合。
使用场景
- 呕喻多用于文学创作、诗歌、散文、演讲等艺术表达的场合,以增加表达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故事起源
- 呕喻一词最早见于《庄子·逍遥游》:“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此段文字通过庄子梦为胡蝶,表达了人们无法分清梦与现实之间的界限,从而引申出呕喻的概念。
成语结构
- 呕喻属于动词 + 名词结构的成语。
例句
- 1. 他的言辞犀利如刀,呕喻如雨。2. 作家运用呕喻手法,将平凡的生活描绘得如诗如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呕喻的发音与“欧鱼”联想,将“鱼”想象成吐的样子,以此来记忆呕喻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修辞手法的知识,如比喻、夸张、反问等,可以帮助提升语言表达的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今天一看到那个恶心的虫子,就感觉呕喻。2. 初中生:这篇文章运用了很多呕喻手法,让人印象深刻。3. 高中生:这首诗中的呕喻形象生动,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