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披
拼音jī pī
注音ㄐㄧ ㄆㄧ
繁体
基本解释
劈击,打散。《后汉书·董卓传》:“争赴舡者,不可禁制, 董承 以戈击披之,断手指於舟中者可掬。”
基本含义
- 揭露真相、揭开面纱
详细解释
- 击披是一个四字成语,由动词“击”和动词“披”组成。击指打击、攻击,披指揭开、展示。击披意为揭露真相,揭开事物的表面,使其暴露出来。
使用场景
- 击披常用于指揭发事物的真相,揭露隐藏的事实。可以用于形容媒体报道揭露社会问题,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揭露他人的丑行或秘密。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十九年》记载了一个击披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个名叫子罕的人,他被授予了一个秘密的任务,要去揭发晋国内部的叛逆者。子罕成功地揭露了叛逆者的阴谋,使晋国免于内乱。后来,人们用“击披”这个成语来形容揭发真相、揭露秘密的行为。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
例句
- 1. 这位记者勇敢地击披了那个政治丑闻。2. 他的调查报道击披了这个公司内部的腐败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击披的发音与“机皮”进行联想,想象一个机器人用力撕开自己的外皮,从而揭露出内部的真相。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击披相关的成语,如击壤、披沙拣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勇敢击披自己的错误,才能进步。2. 初中生:电视台播放的纪录片击披了那个城市的环境问题。3. 高中生:他的文章击披了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4. 大学生:我们应该用知识去击披谣言,宣传真相。5. 成年人:作为公民,我们有责任击披腐败现象,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