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四夷在词典中的解释

四夷

拼音sì yí

注音ㄙㄧˋ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代华夏族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书·毕命》:“四夷左衽,罔不咸赖。” 孔 传:“言东夷、西戎、南蛮、北狄,被髮左衽之人,无不皆恃赖三君之德。”《后汉书·东夷传》:“凡蛮、夷、戎、狄总名四夷者,犹公、侯、伯、子、男皆号诸侯云。”
    (2).泛指外族、外国。 清 魏源 《<圣武记>叙》:“不忧不逞志于四夷,而忧不逞志于四境。”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或野心怒发,狡焉思逞者有之;若其文化昭明,诚足以相上下者,盖未之有也。”

基本含义

  • 指外国人或外族民族。

详细解释

  • 四夷最早是指中国古代以中原为中心,周边四个方向上的外族民族,即东夷、南蛮、西戎和北狄。后来,四夷泛指一切外族民族,特别是指与中国文化、风俗、习惯不同的外国人。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外国人或外族民族,强调其与中国人的文化差异。

故事起源

  • 四夷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宗伯·大戴礼》中,描述了周朝时期中原地区周边的四个方向上的外族民族。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泛指外族民族的代称。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与我们的完全不同,真是一个四夷之地。2. 他出生在一个四夷的家庭,所以对中华文化并不了解。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四夷想象成四个方向的文化墙,代表着与中国文化不同的外族民族。通过构建这个形象,帮助记忆四夷一词的含义。

延伸学习

  • 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对四夷的认识和对外交往的历史,了解不同时期中国与四夷的关系和交流。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博物馆看到了很多四夷的文物。2. 初中生:四夷文化的影响对中国古代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3. 高中生:历史课上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与四夷的战争和外交关系。4. 大学生:我对四夷的文化和历史非常感兴趣,想去研究一下。通过以上学习指南,你可以全面了解中国词语“四夷”的起源、基本含义、详细解释、使用场景,以及记忆方法。同时,你也可以通过延伸学习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和文化知识。最后,通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