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盱衡在词典中的解释
héng

盱衡

拼音xū héng

注音ㄒㄩ ㄏ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盱衡 xūhéng
    (1) [raise one’s brows and look up]∶扬眉举目
    盱衡环顾
    (2) [make a comprehensive survey]∶观察;纵观
    盱衡政局

详细解释

  • (1).扬眉举目。《汉书·王莽传上》:“当此之时,公运独见之明,奋亡前之威,盱衡厉色,振扬武怒。” 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眉上曰衡。盱衡,举眉扬目也。” 唐 独孤及 《郑县刘少府兄宅月夜登台宴集序》:“或心愜清机,寓兴于物;或语及陈迹,盱衡而笑。” 金 王若虚 《送王士衡赴举序》:“决科犹战也,请以战喻:肩摩踵曳,鳞集毛萃,盱衡厉吻,扼腕扬袂,贾餘勇而尝素技者,皆吾敌也。” 清 戴名世 《<左尚子制义>序》:“伤俗学之日非,追前贤之遗绪,盱衡抵掌,自谓举世莫当。”
    (2).观察;纵观。 清 钱谦益 《<张公路诗集>序》:“昔年营陈战垒,盱衡时事,蹙蹙肰有微风动摇之虑,目瞪口噤,填胸薄喉。” 郑藻如 《<盛世危言>序》:“尝读史盱衡千古,穷究得失盛衰之故。” 陈独秀 《吾人最后之觉悟》:“易词言之,即盱衡内外之大势,吾国吾民,果居何等地位,应取何等动作也。”

基本含义

  • 盱衡意指用眼睛盯着看,用心思考衡量,形容人思虑周详,审慎谨慎。

详细解释

  • 盱衡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分别是“盱”和“衡”。盱指眼睛盯着看,衡指衡量、权衡。这个成语形容人在做事情时,用眼睛仔细看,用心思考衡量,思虑周详,审慎谨慎。

使用场景

  • 盱衡常用于形容人在做事情时思虑周详,审慎谨慎的态度和行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做决策、处理问题时的态度,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方法。

故事起源

  • 关于盱衡的故事并不多见,但有一则传说与之相关。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盱衡的官员,他在做事情时总是非常慎重,细心思考,从不草率行事。因此,人们将他的名字作为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谨慎态度和周详思考。

成语结构

  • 盱衡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个盱衡的人,不轻易做出决策。2. 在面临重要的抉择时,我们需要盱衡利弊,权衡利害。3. 做事情要盱衡,不要盲目行动。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盱衡”与“用眼睛盯着看,用心思考衡量”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自己在做事情时,用眼睛仔细观察,用心思考,衡量利弊。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思虑、谨慎相关的成语,如“深思熟虑”、“权衡利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盱衡的学生,每次做作业都很仔细。2. 初中生:在选择学校时,我们需要盱衡各个方面的因素。3. 高中生:在考虑职业选择时,我们需要盱衡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

拆字解意

盱衡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