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儿咕咚
拼音mào ér gū dōng
注音ㄇㄠˋ ㄦˊ ㄦˊ ㄦˊ ㄦˊ
繁体
基本解释
方言。犹贸然,鲁莽。 老舍 《骆驼祥子》八:“对于钱的处置方法,他可不敢冒儿咕咚的就随着她的主意走。”亦作“ 冒而咕咚 ”。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咱们不能冒而咕咚去跟大家要铁。”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低沉、有力。
详细解释
- 冒儿咕咚是一种形容声音的成语,其中的“冒儿”表示声音高低,而“咕咚”则表示声音有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声音低沉、有力,通常用来形容钟声、鼓声等有震撼力的声音。
使用场景
- 冒儿咕咚这个成语可以用在描述声音的场景中,比如形容大钟敲响时的声音、擂鼓声等。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声音,比如形容一个人说话声音低沉、有力。
故事起源
- 冒儿咕咚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民间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冒儿的壮汉,他身材高大,声音洪亮。有一次,他参加了一场擂鼓比赛,他的声音低沉、有力,震撼了在场的所有人。后来,人们就用“冒儿咕咚”来形容那种声音低沉、有力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冒儿咕咚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的“冒儿”是形容词,表示声音高低;而“咕咚”是动词,表示声音有力。
例句
- 1. 那个巨大的钟声冒儿咕咚,让人心悸。2. 他的声音冒儿咕咚,让人印象深刻。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冒儿咕咚与钟声或鼓声等有震撼力的声音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声音有关的成语,例如“如雷贯耳”、“声如洪钟”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大哥哥的笑声冒儿咕咚地传来,让我觉得很开心。2. 初中生:演唱会上,歌手的嗓音冒儿咕咚,让人沉醉其中。3. 高中生:老师的声音冒儿咕咚,让我们全班都能听得清楚。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全面了解和记忆“冒儿咕咚”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