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膺籙在词典中的解释
yīng

膺籙

拼音yīng lǔ

注音

繁体膺籙

基本解释

  • 谓帝王承受符命。《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 后唐 膺籙,赤文候日。”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引》:“五德之运徵符合,膺籙次相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太祖 以圣武膺籙, 世祖 以睿文纂业。”《旧唐书·窦建德传》:“有 宗城 人献玄珪一枚, 景城 丞 孔德绍 曰:‘昔 夏禹 膺籙,天锡玄珪。今瑞与 禹 同,宜称 夏国 。’ 建德 从之。”

基本含义

  • 指担负重任、承担重责,也指接受重要任务或使命。

详细解释

  • 膺籙由两个词组成,膺指胸腔,籙指古代官员负责记录的竹简。膺籙的含义来源于古代官员在胸前挂上负责记录重要事务的竹简,表示担负重任、承担重责。后来,这个成语也引申为接受重要任务或使命。

使用场景

  • 膺籙常用于形容接受重要职责、承担重任的人。可以用来形容领导者、管理者或担任重要职务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接受重要任务的人。

故事起源

  • 据说,膺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员制度。古代官员负责记录重要事务,他们在胸前挂上负责记录的竹简,表示自己承担了重要的责任。后来,这个形象化的表示方式演变为成语膺籙。

成语结构

  • 膺籙的结构为动宾结构,动词为“膺”,宾语为“籙”。

例句

  • 1. 他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真是膺籙之任。2.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膺籙了国家重大科研项目。3. 他勇于膺籙,担当了解决这个困难问题的重任。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膺籙”这个词语与“担负重任”、“承担重责”这些含义联系起来,想象官员胸前挂着负责记录的竹简,表示自己承担了重要的责任。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担当重任”、“肩负责任”等,了解它们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让我当班长,我感到很荣幸,因为这是膺籙之任。2. 初中生:我被选为学校的学生会主席,这是一项膺籙重任。3. 高中生:我被委以重任,成为学校社团的负责人,这是一次膺籙之责。4. 大学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膺籙学生们的希望和期待,为他们争取更好的权益。

拆字解意

膺籙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