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庙算在词典中的解释
miàosuàn

庙算

拼音miào suàn

注音ㄇㄧㄠˋ ㄙ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庙筭 ”。朝廷或帝王对战事进行的谋划。《孙子·计》:“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张预 注:“古者兴师命将,必致斋於朝,授以成算,然后遣之,故谓之庙算。” 南朝 梁 任昉 《奏弹曹景宗》:“伏惟圣武英挺,略不世出,料敌制变,万里无差,奉而行之,实弘庙筭。”《旧唐书·李绛传》:“朝有正人,时称令德,入参庙算,出总师干。” 明 刘基 《感兴》诗之三:“神谋不是閭阎识,庙筭谁闻黼扆思。” 清 秦松龄 《杂感》诗:“授鉞亲贤庙算强,旌旗万里作巖疆。”

基本含义

  • 庙算是指只在表面上做做样子,不切实际,不真实可靠的计算或估算。

详细解释

  • 庙算这个成语中的“庙”指的是庙宇,而“算”则表示计算。庙算原指庙宇中的计算,因为庙宇是供奉神明的地方,所以计算要隆重而准确。后来,庙算引申为一种只在表面上做样子,不切实际的计算或估算。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庙算常用于形容做事不认真、不负责任的人或行为。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会做表面功夫、不注重实际效果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要认真对待工作、不应该敷衍了事。

故事起源

  • 庙算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庙宇。庙宇是供奉神明、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所,因此庙宇的一切活动都要庄重严肃。庙宇中的计算工作也是如此,必须准确无误。然而,有些人只是在表面上做做样子,不真实可靠地进行计算,这种敷衍了事的态度就被形象地称为庙算。

成语结构

  • 庙算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庙”和“算”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做事总是庙算,从来不认真仔细思考。2. 这个项目的预算庙算得太简单了,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庙算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庙宇中做计算,但他只是随意摆弄计算器,不认真操作,结果得出的数字毫无意义。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庙算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庙算相关的成语,如“庙堂之计”、“庙堂之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作业总是庙算,什么都不认真做。2. 初中生:老师说我们的考试成绩是庙算的,没有真实的反映我们的水平。3. 高中生:政府的预算庙算得太简单了,没有考虑到实际需求。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商业计划庙算得太乐观了,没有考虑到市场风险。5. 成年人:他只会庙算,没有一点实际行动,怎么能取得成功呢?

拆字解意

庙算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