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胾
拼音zhí zì
注音ㄓㄧˊ ㄗ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古代主祭之官应得的祭肉。《逸周书·尝麦》:“宰乃命冢邑县都祠于太祠,宰用受其职胾,以为之资采。” 朱右曾 校释:“宰,公邑之宰。太祠,邑中尊祭之神。若社稷及乡先生,职所当祭自受之,故曰职胾。”
基本含义
- 指官员或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不尽责任的行为。
详细解释
- 职胾是由“职”和“胾”两个字组成的,其中,“职”指职责、工作,表示官员或工作人员应尽的责任;“胾”指不负责任、马虎草率,表示官员或工作人员不履行职责,不尽责任的行为。职胾形容官员或工作人员怠慢、敷衍塞责,不认真履行职责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职胾一词常用于批评官员或工作人员不尽责任,不认真履行职责的情况。可以用于描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工作人员的不负责任行为。
故事起源
- 关于职胾成语的故事起源较为模糊,没有特定的传说或典故与之相关。
成语结构
- 职胾是一个形容词性的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官员对待工作非常职胾,草率敷衍。2. 他的职责是负责安排会议,但却因为职胾而导致会议延误。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官员在办公室里马虎草率地处理工作,没有认真履行职责的样子,从而记住职胾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官员、工作人员不尽责任相关的成语,如“马虎”、“敷衍塞责”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今天上课职胾,没有认真讲解。2. 初中生:班长对学生会的工作职胾,没有及时完成任务。3. 高中生:政府官员职胾,导致了一系列问题的发生。4. 大学生:公司经理职胾,没有对员工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