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新华字典>胾的字典解释

胾  部  首
部外笔画
6
胾总笔画
12
胾  结  构
半包围结构
胾造字法
会意
繁体字
胾统一码
U+80FE
胾五笔86
FAMW
胾五笔98
FAMW
胾  仓  颉
JIOBO
四角号码
43250
汉字编号

胾字带声调的拼音/注音

zì  ㄗˋ

胾字笔顺

横竖横竖折撇捺撇捺折撇捺 胾的笔顺

基本含义

zì   ㄗˋ ◎ 切成大块的肉。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ì  〈名〉 切成的大块肉 [big piece of meat] 胾,大脔也。从肉。——《说文》 毛炰胾羹,笾豆大房。——《诗·鲁颂·閟宫》 左殽右胾。——《礼记·曲礼》。注:“殽,骨体也;胾,切肉也。殽在俎,胾在豆。” 羹胾中别。——《管子·弟子职》 胾四豆。——《仪礼·士虞礼》 召条侯,赐食,独置大胾。——《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在汉语字典中的意思

[①][zì][《廣韻》側吏切,去志,莊。](1)切成大块的肉。(2)脔割;切割成块。(3)指外露的尸体。(4)泛指肉食;肴馔。

音韵参考

[广 韵]:側吏切,去7志,zhì,止開三去之莊[平水韵]:去声四寘[粤 语]:zi3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未集下】【肉字部】 胾;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981第18【唐韻】【集韻】【韻會】側吏切【正韻】資四切,𠀤音剚。【說文】大臠也。【正字通】切肉曰胾。【博雅】胾,臠也。【詩·魯頌】毛炰胾羹。【傳】胾,肉也。【儀禮·士虞禮】胾四豆,設于左。【註】胾,切肉也。【前漢·周勃傳】獨置大胾。【註】師古曰:胾,大臠也。

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胾字字源字形小篆 胾字字源字形楷体 字形对比: 胾字字源字形中国大陆宋体胾字字源字形台湾细明体胾字字源字形香港明体胾字字源字形日本明朝体胾字字源字形韩国明朝体胾字字源字形旧字形

胾字组词

池酒林胾  羹胾  狗胾  酒胾  枯胾  牛胾  炮胾  噬胾  豕胾  肴胾  职胾  炙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