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枯胾在词典中的解释

枯胾

拼音kū zì

注音ㄎㄨ ㄗ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干肉。 宋 张耒 《次颍川》诗:“黄昏造孤驛,买饭囓枯胾。”

基本含义

  • 形容非常瘦弱衰弱。

详细解释

  • 枯胾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枯”指干瘪、干枯,而“胾”指瘦弱、衰弱。合在一起,枯胾形容一个人非常瘦弱衰弱,毫无生气。

使用场景

  • 枯胾一词常用于形容人的身体状况,特别是指一个人非常瘦弱、衰弱,没有精神和力量。可以用于描述一个人长期营养不良、患病或者年老体衰的状态。

故事起源

  • 枯胾一词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中,记载了一个叫胾鲋的人物。胾鲋是一个非常瘦弱的人,他的身体像鲋鱼一样干瘪,因此被人们称为“枯胾”。这个成语由此而来,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瘦弱衰弱。

成语结构

  • 枯胾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病得非常严重,现在已经变得枯胾如柴了。2. 年老体衰的他,现在已经变得枯胾不堪,无法自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枯胾”与“干枯、瘦弱”的形象联想在一起,形成对这个成语的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因为长时间没有吃饭而变得非常干瘪、瘦弱,像是一根干枯的树枝。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左传》,了解胾鲋的故事背景和情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病得很严重,现在看起来枯胾得像一根树枝。2. 初中生:她饭量很小,所以她长得很枯胾。3. 高中生:这个老人身体很虚弱,已经变得枯胾如柴了。4. 大学生:她经历了长时间的饥饿,变得枯胾不堪,没有了曾经的活力。

拆字解意

枯胾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