辱害
拼音rǔ hài
注音ㄖㄨˇ ㄏ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耻辱和损害。《吕氏春秋·用民》:“何欲何恶?欲荣利,恶辱害。”
基本含义
- 侮辱和伤害他人的名誉、尊严或利益。
详细解释
- 辱害是一个动词,意指侮辱和伤害他人的名誉、尊严或利益。它表示对他人的不尊重和欺负,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使用场景
- 辱害一词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他人进行言语、行为上的侮辱和伤害。在社交场合、校园欺凌、职场霸凌等情境中,辱害都可能发生。
故事起源
- 辱害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狐狸假装是一只狗,来到一个村庄里偷鸡吃。村民们发现后,为了惩罚这只狐狸,他们用刀割去了狐狸的尾巴,辱害了它。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辱害他人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会遭到惩罚。
成语结构
- 辱害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形式简单明了。
例句
- 1. 他经常辱害别人,没有一个朋友愿意和他交往。2. 在班级里,我们应该互相尊重,不要辱害任何同学。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辱害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被人们用刀割去尾巴,从而受到了辱害的情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辱害有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羞辱”、“欺辱”等。同时,也可以学习如何正确对待他人,避免辱害他人的行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不喜欢小红,他经常用恶言辱害小红。2. 小学生:班级里有一个男生经常辱害其他同学,老师应该严厉制止。3. 初中生:网络欺凌是一种常见的辱害行为,我们应该共同抵制。4. 高中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不能通过辱害他人来获取利益。5. 大学生及以上:辱害他人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