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天行在词典中的解释
tiānxíng

天行

拼音tiān xíng

注音ㄊㄧㄢ ㄒ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天体的运行。《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孔颖达 疏:“行者,运动之称……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復始,无时亏退。” 唐 韩愈 《重云李砚疾赠之》诗:“天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重云闭白日,炎燠成寒凉。”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夫天行不能无岁差,况鬼神乎?”
    (2).任自然而行。《庄子·刻意》:“圣人之生也天行,其死也物化。” 郭象 注:“任自然而运动。”
    (3).犹天命。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二章:“谈命运者仅付天行,信因果者只嗟劫数。”
    (4).指流行病。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知》:“船底苔,疗天行。”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二折:“又谁知遇天行染了这场儿病疾,险些儿连性命也不得回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七·千金藤》:“﹝千金藤主治﹞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疟瘴。”《古今小说·月明和尚度柳翠》:“ 柳宣教 感天行时疫病,无旬日而故。”

基本含义

  • 指自然界中天体运行的规律,也用来形容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

详细解释

  • 成语“天行”源自于《庄子·天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意为天体运行有一定的规律,不会因为人的善行而停止,也不会因为人的恶行而消失。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事物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不受人的意志所左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自然界的规律、事物的发展过程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人的行为符合自然规律,不违背道义。

故事起源

  • 成语“天行”源自于庄子的哲学思想。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他的思想强调人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过分干预自然的运行。他认为天体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的,不会因为人的行为而改变。

成语结构

  • 天行的结构为主谓式,天为主语,行为谓语。

例句

  • 1. 大自然的规律是天行地动,人类应该尊重自然。2. 事物的发展是按照天行的规律进行的,我们无法改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天行”与自然界的规律联系起来,想象天体运行的场景,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庄子的哲学思想,了解他对自然、人性、道德等方面的观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夜晚的星空中,我们能看到天行的景象。2. 初中生:人类应该顺应自然,不要违背天行的规律。3. 高中生:历史的进程是按照天行的规律进行的,我们无法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