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善书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ànshū

善书

拼音shàn shū

注音ㄕㄢˋ ㄕㄨ

繁体

基本解释

  • (1).好书;善本书。《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德 ﹞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为好写与之,留其真。”
    (2).巧于文章。《汉书·贡禹传》:“亡义而有财者显於世,欺谩而善书者尊於朝。”
    (3).指擅长书法。《太平御览》卷七四九引 南朝 宋 何法盛 《晋中兴书》:“ 充 从兄 咸 亦善书。”《南齐书·王僧虔传》:“ 太祖 善书,及即位,篤好不已。” 宋 陈师道 《后山丛谈》卷一:“善书不择纸笔,妙在心手,不在物也。”
    (4).旧谓以因果报应等劝人为善之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我就把这本书奉送,请先生设法代他传扬出去,比着世上那印送善书的功德还大呢。” 瞿秋白 《论大众文艺·普洛大众文艺的现实问题》:“一切宝卷说书小唱……没有一本不是变相的所谓‘善书’,宣传那些最恶劣最卑鄙可耻的 中国 礼教和果报观念。” 姚雪垠 《长夜》二八:“那些留着长发的‘善人们’常常用悲哀的声音对群众唱读‘善书’,警告人们。”

基本含义

  • 指善于读书、学习的人。

详细解释

  • 善书是由“善”和“书”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善书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善于读书、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这个成语强调了读书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学习的热爱和专注程度。可以用来表扬一个人在学习方面的努力和成就,也可以用来激励他人多读书、勤学习。

故事起源

  • 关于善书的故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古代儒家文化中找到相关的思想和价值观。在古代中国,读书被视为一种光荣的事业,儒家思想强调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因此,善书这个成语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读书学习的重视和推崇。

成语结构

  • 善书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善”和“书”。

例句

  • 1. 他是个善书的人,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读书。2. 她非常善书,成绩一直都很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善书”这个成语与“善于书写”联想起来,以帮助记忆。善于书写意味着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而善书则表示一个人具有良好的阅读和学习能力。

延伸学习

  • 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读书学习能力,可以多读书、多积累知识。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哲学著作或者科学研究来阅读。同时,也可以参加一些读书俱乐部或者学习小组,与他人交流学习心得和感悟。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善书的小朋友,每天都会认真读书。2. 初中生:她非常善书,成绩一直都很好。3. 高中生:他是个善书的学生,每天都会花很多时间阅读各种书籍。4. 大学生:他在大学期间一直保持着善书的习惯,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5. 成年人:他是个善书的人,不仅在工作中不断学习进步,也会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各种书籍来丰富自己的知识。

拆字解意

善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