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还笔在词典中的解释
hái

还笔

拼音hái bǐ

注音ㄏㄞˊ ㄅ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 《南史·江淹传》:“又尝宿於冶亭,梦一丈夫自称 郭璞 ,谓 淹 曰:‘吾有笔在卿处多年,可以见还。’ 淹 乃探怀中得五色笔一以授之。尔后为诗絶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后以“还笔”为才尽之典。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八:“ 文通 裂锦还笔,入梦以来,便无佳句,人谓才尽。”

基本含义

  • 指作者在写作时,对自己曾经写过的文字进行修正、修改或撤销。

详细解释

  • 还笔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指代作者在写作时对自己之前写过的文字进行修改、撤销或者修正。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文人的书写习惯,他们使用毛笔书写,一旦写下的文字就无法改变。然而,有时候作者会发现自己之前写的文字有误或不合适,于是就会用另一支笔或另一种颜色的墨水进行修改,这就是“还笔”。

使用场景

  • 还笔一词常用于文艺创作领域,特别是文学、诗歌、散文等。它可以用来描述作家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修正,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此外,还笔也可以用于描述其他领域的修正和修改,比如学术论文、法律文件等。

故事起源

  • 还笔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据说,战国时期的赵国大夫公孙贾曾经写了一篇文章,后来发现其中有一处错误,于是他用另一支笔进行修改,以示自己的谦虚和对自己作品的认真态度。后来,这个修辞手法就被称为“还笔”。

成语结构

  • 还笔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其中“还”是动词,意为“归还、交还”,“笔”是宾语,指代写作中的文字。

例句

  • 1. 他在写小说时经常还笔,以确保作品的质量。2. 这位作家对自己的作品非常严格,经常还笔。3. 在修改论文时,你可以考虑用“还笔”这种修辞手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还”字和“笔”字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写作时,突然发现自己之前写的文字有错误,于是他拿起另一支笔进行修改,然后将修改后的文字归还给自己,这样就形成了“还笔”的意象。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写作和修辞相关的成语,比如“删繁就简”、“一字千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写错了字,老师让我还笔改正。2. 初中生:为了提高作文的质量,我经常还笔来修改我的作品。3. 高中生:写论文时,我会用“还笔”这个修辞手法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和完善。

拆字解意

还笔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