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贷
拼音qǔ dài
注音ㄑㄩˇ ㄉㄞˋ
繁体
基本解释
向别人借取。 明 王世贞 《觚不觚录》:“余举进士,不能攻苦食俭,初岁费将三百金。同年中有费不能百金者。今遂过六七百金,无不取贷于人。”
基本含义
- 借贷
详细解释
- 取借是指借贷、借用财物。
使用场景
- 取借常用于形容借贷行为,也可以用来表示借用他人的财物。
故事起源
- 关于取借的故事很多,其中一则故事是古代有位名叫孟子的学者,他曾经向人借了一把斧子。借斧子的人后来拒绝归还,孟子就找人来担保,还是没有取回自己的斧子。孟子感到很无奈,于是写了一首诗来表达他对借贷行为的感受。
成语结构
- 取借是一个由动词“取”和动词“借”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向银行取借了一笔钱用于购房。2. 我可以取借你的电脑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取借的发音“qǔ jiè”与“去借”进行联想,帮助记忆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借贷相关的成语,例如“借鸡生蛋”、“借花献佛”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可以取借你的彩色铅笔吗?2. 小学生:我昨天去取借了一本有趣的故事书。3. 初中生:他经常向同学取借钢笔和橡皮。4. 高中生:在大学期间,我需要取借一些资金来支付学费。5. 大学生:我打算去银行取借一笔钱,开办自己的小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