嗵鼓
拼音tōng gǔ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拼音:tōng gǔ
嗵鼓,指的是在架子鼓上面所配备的一种鼓。
最早的架子鼓上是没有嗵鼓的,只有大鼓、小军鼓和大吊镲。后来,在发展过程中添加了两片合一的踩镲,以及去掉响弦的小军鼓,即嗵鼓。嗵鼓由于它没有响弦,敲起来的声音不像小军鼓那样的“嗒”或“剔”的声音,而是“嗵”,所以称之为嗵鼓(Tom)。在我国,由于它的形状像水桶,所以又叫做桶鼓。
在平常的演奏中,嗵鼓可以说是用的比较少的。甚至在某些音乐中,只有大鼓、小军鼓的声音,而一个嗵鼓的声音也没有。实际上,嗵鼓一般是在某一个点上,连续敲击多个,这样子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效果。另外一种奏法是,将嗵鼓与小军鼓同时敲响,可以增大鼓的音响度。相对于大鼓的低音、小军鼓的高音来说,嗵鼓可以算是中音
现在普通的架子鼓上面,一般配有两个或者三个嗵鼓。两个嗵鼓,是置放于大鼓上面的,属于中音的。三个嗵鼓,则是两个嗵鼓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落地嗵鼓,其音比另外两个嗵鼓低。但是,对于某些音乐来说,三个嗵鼓还不够,所以有四个、六个、八个、十个甚至十个以上嗵鼓的架子鼓出现,而且音也变多。甚至,可以利用嗵鼓来演奏旋律。
记谱:嗵鼓记谱通常是在打击乐谱上面加记的。大鼓在一间,小军鼓在三间,而嗵鼓就在中间五线四间除了这两个以外的位置,用圆形符头,按照音高由下而上记谱。如果鼓的数量很多,则还能用音高记录,即使用低音谱,按照自然音阶记录。
除此之外,随着电子乐器的发展,还出现了一种电子鼓。而这种鼓里面的嗵鼓,叫做电子嗵鼓(Synth Drum)。其声音与嗵鼓相比,音调由高到低的鼓声的音程显得更长。而这种电子嗵鼓常被用在怀旧音乐当中,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风格。另外,像电视剧《西游记》的片尾曲中,也用到了这种“咚”的鼓。
在MIDI中,打击乐通道的嗵鼓一共六种,分别是F3、A3、D4、G4、E5、B5,而另外还有一个叫做Melodic Tom的嗵鼓音色,以及Synth Drum音色。在这音色中,不仅仅是用来当嗵鼓用,而且还有其他用途。
基本含义
- 指人们在一起鼓掌,表示热烈欢迎或赞赏。
详细解释
- 嗵鼓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由“嗵”和“鼓”组成。嗵是形容声音猛烈的拟声词,鼓是指打鼓。嗵鼓形象地描绘了人们热烈鼓掌的场景,表示欢迎、赞赏或鼓励。
使用场景
- 嗵鼓常用于形容人们在演出、表演、会议等场合中,对表现出色、精彩的节目或演讲进行热烈的鼓掌欢迎。也可以用于形容人们对某个人或某件事表示赞赏、鼓励的场景。
故事起源
- 关于嗵鼓的故事起源尚无明确记载,但可以想象古代的皇帝或贵族主持宴会时,听到表演者的精彩表演后,会用手拍打桌子或鼓掌表示欢迎和赞赏。这种欢迎的方式逐渐演变成了现代人们鼓掌的习惯,形成了嗵鼓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嗵鼓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形容词“嗵”和名词“鼓”组成。
例句
- 1. 演员表演得非常出色,全场观众纷纷嗵鼓欢呼。2. 在颁奖典礼上,获奖者上台领奖时,观众们嗵鼓致敬。3. 学生们在老师表扬他们的成绩时,都嗵鼓庆祝。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嗵鼓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听到了令人惊叹的表演后,热情地拍打着鼓来表示欢迎和赞赏。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嗵鼓相关的成语,例如“雷鼓掌”、“喝彩”等,以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看到小鸟展翅高飞,小明嗵鼓欢呼。初中生:在演讲比赛中,同学们听到优秀演讲时都会嗵鼓鼓励。高中生:观看音乐会时,听众们对演奏家的精彩演奏嗵鼓表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