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鄙耇在词典中的解释
gǒu

鄙耇

拼音bǐ gǒu

注音ㄅㄧˇ ㄍ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乡野老人。多用为老人的谦称。《汉书·韦贤传》:“我虽鄙耇,心其好而。”《后汉书·崔駰传》:“分画定而计决兮,岂云賁乎鄙耇。”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品低劣,道德败坏。

详细解释

  • 鄙耇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鄙指卑鄙,耇指老人。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老年人品行卑劣,道德败坏。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那些在老年阶段仍然没有改正错误,品行恶劣的人。

使用场景

  • 鄙耇这个成语主要用来批评那些在老年阶段仍然没有悔改,道德败坏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品行恶劣,不值得尊敬的老年人。

故事起源

  • 鄙耇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襄公十五年》一文中。故事中,鄙耇原本是一个贵族的老人,但他的品行却非常卑劣,道德败坏。这个故事通过鄙耇的形象,告诫人们老年时应该修正错误,提高道德修养。

成语结构

  • 鄙耇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这个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他的品行却是鄙耇。2. 鄙耇之徒,不值得我们尊敬和敬仰。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鄙耇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老年人做出卑鄙的行为,这样就可以联想到鄙耇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道德修养相关的成语,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忍辱负重”等,来进一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变成鄙耇,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尊敬老人,但如果老人品行卑劣,我们就不能称他为鄙耇。3. 高中生:有些老年人的品行真的很恶劣,他们是真正的鄙耇。

拆字解意

鄙耇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