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共名
拼音dà gòng míng
注音ㄉㄚˋ ㄍㄨㄙˋ ㄇㄧ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荀子》中的逻辑术语。指反映普遍性最高的类的概念。如“物”这一概念即大共名。《荀子·正名》:“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於无共然后止。” 杨倞 注:“起於总谓之物,散为万名。是异名者本生於别同名者也。”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或组织不偏袒个人利益,而是以公共利益为重,不偏私心。
详细解释
- 大公无私形容一个人或组织在处理事务时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以公共利益为重,不偏私心。这个成语强调了公正、公平、无私的精神。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表扬一个人或组织在公共事务中表现出的公正和无私的行为。例如,用来形容一个公务员在履职过程中不受私人利益的影响,一心为人民服务,或者用来形容一个慈善机构为了帮助更多人而不计较个人利益。
故事起源
- 《易经·系辞上》中有一句话:“君子以平等待物,以大公无私为心。”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应该以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世事。后来,这句话演变成了成语“大公无私”。
成语结构
- 形容词 + 形容词 + 副词
例句
- 1. 他在公务上一向大公无私,从不受私人利益的干扰。2. 这家慈善机构一直以大公无私的精神为社会做出贡献。
记忆技巧
- 可以把“大公无私”拆分成三个词来记忆。大象代表大,公鸡代表公,无尾熊代表无私。通过将这三个词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公正、无私相关的成语,如“公正无私”、“公平正义”等,可以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评选了一位大公无私的同学为本月的优秀学生。2. 初中生:我们应该向雷锋学习,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大力度打击腐败现象,保持大公无私的形象。4.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之才,我们应该以大公无私的态度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