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拷问在词典中的解释
kǎowèn

拷问

拼音kǎo wèn

注音ㄎㄠˇ ㄨㄣˋ

繁体

基本解释

  • [释义]
    (动)用刑逼供。
    [构成]
    并列式:拷+问
    [例句]
    敌人用严刑拷问他仍没有屈服。(作谓语)

英文翻译

  • 1.torture sb. during interrogation; interrogate with torture

详细解释

  • ◎ 拷问 kǎowèn
    [torture sb. during interrogation;give sb.the third degree] 拷打审问,泛指用刑逼供
    拷打审问。《魏书·高祖孝文帝纪下》:“自今月至明年孟夏,不听拷问罪人。” 唐 谷神子 《博异志·郑洁》:“但云磨勘文案未毕,所言受罪亦不见其餘,但拷问秤决而已。” 清 李渔 《怜香伴·拷婢》:“今日退朝无事,不免把 留春 拷问一番,叫院子唤 留春 出来。”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八章:“敌人一直把老太太拷问到天黑才罢手。”

基本含义

  • 用残酷的手段逼问,强迫对方说出真相。

详细解释

  • 拷问是由“拷”和“问”两个字组成的成语。拷指的是用刑逼迫,问指的是询问。拷问的意思是通过残酷的手段逼问他人,强迫对方说出真相。

使用场景

  • 拷问一词通常用于形容采取强制手段逼迫他人揭示真相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警察、侦探等角色在破案过程中使用各种手段逼问嫌疑人的情境。

故事起源

  • 拷问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刑讯手段。在古代,为了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词和真相,官府通常会采用残酷的拷打和逼问手段。这些拷问手段包括鞭打、烙铁、水刑等,目的是通过肉体上的痛苦迫使嫌疑人坦白。因此,拷问成为了揭示真相的一种手段,并逐渐演变成了一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拷问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拷”和动词“问”组成。

例句

  • 1. 警察通过拷问,最终找到了真凶。2. 他们对嫌疑人进行了严厉的拷问,希望能够揭示出更多的线索。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拷问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位警察正在对一个嫌疑人进行拷问,通过这种方式来迫使嫌疑人说出真相。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拷问相关的成语,如拷打、拷贝等。同时,还可以学习相关的法律、侦探等知识,了解拷问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和限制。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警察通过拷问,找到了丢失的小猫。2. 初中生:在侦破案件过程中,警察对嫌疑人进行了严格的拷问。3. 高中生:拷问是一种残酷的手段,不应该被滥用。4. 大学生:在法律程序中,拷问被视为一种不合理的证据获取方式。

拆字解意

拷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