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隔违在词典中的解释
wéi

隔违

拼音gé wéi

注音ㄍㄜˊ 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 分别;分离。 唐 黄滔 《答陈磻隐论诗书》:“隔违之久,每思 陆凯 之风雅。”

基本含义

  • 比喻方法不得当,效果不明显,解决问题没有根本作用。

详细解释

  • 隔靴搔痒这个成语源自于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故事中,有个人穿着靴子,被蚊子咬了一下,他用手去抓,但是因为靴子的隔离作用,只能搔到靴子的表面,无法真正解决痒痛的问题。这个故事比喻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得当,只是表面上的应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作用。

使用场景

  • 隔靴搔痒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得当,只是临时应付,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作用。可以用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场景中。

故事起源

  • 隔靴搔痒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可以追溯到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的故事。

成语结构

  • 成语的结构是“隔靴+ 搔痒”。

例句

  • 1. 他的解决办法就像隔靴搔痒,没有解决问题的根本。2. 这种临时应付的方法只能隔靴搔痒,不能真正解决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意思和故事情节联系起来,想象自己穿着靴子被蚊子咬,却无法真正解决痒痛的感觉,从而记住隔靴搔痒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像隔靴搔痒,没有真正解决问题的根本。2. 初中生:老师的建议只是临时应付,对我们来说就像隔靴搔痒。3. 高中生:政府的政策只是表面应付,对于解决问题来说,就像隔靴搔痒。

拆字解意

隔违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