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徐偃王在词典中的解释
yǎnwáng

徐偃王

拼音xú yǎn wáng

注音ㄒㄩˊ ㄧㄢˇ ㄨㄤ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徐偃王 Xúyǎnwáng
    [Emperor of the country Xu in Western Zhou] 西周时徐国国君
    徐偃王处 汉东,地方百里。——《韩非子·五蠹》

详细解释

  • 相传 周穆王 时 徐国 国君。《尸子》卷下:“ 徐偃王 有筋而无骨。”《荀子·非相》:“且 徐偃王 之状,目可瞻焉。” 杨倞 注:“ 徐 ,国名。僭称王。其状偃仰而不能俯,故谓之 偃王 。 周穆王 使 楚 诛之。”《韩非子·五蠹》:“ 徐偃王 处 汉 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 荆文王 恐其害己也,举兵伐 徐 ,遂灭之。”一说 徐偃王 反,为 周穆王 所破。参阅《史记·赵世家》。亦省称“ 徐偃 ”。因其有筋无骨,后亦用以借指书法柔弱不挺之状。《晋书·王羲之传论》:“ 子云 近出,擅名 江 表,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行行若縈春蚓,字字如綰秋蛇,卧 王濛 於纸中,坐 徐偃 於笔下。”

基本含义

  • 指一个人的才能或品德被埋没或被忽视。

详细解释

  • 徐偃王是指徐州的一位王公,他是个非常有才华和品德高尚的人,但他在徐州的统治时期并不被重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优秀才能或品德被埋没或被忽视。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才能或品德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或者在某个环境中默默无闻。

故事起源

  • 徐偃王的故事源于中国历史上的徐州地区。徐偃王是徐州的一位王公,他非常有才华和品德高尚,但他在徐州的统治时期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认可。这个故事后来被人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才能或品德被埋没或被忽视。

成语结构

  • 徐偃王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徐偃”和“王”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个徐偃王,他的才能和品德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2. 她是个徐偃王,她的优秀才华一直被埋没在公司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徐偃王”与“埋没”这个词联系起来,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徐偃王的才能和品德被埋没,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类似故事,了解更多关于才能和品德被埋没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徐偃王,他的画画才能一直没有被老师和同学们认可。2. 初中生:她是个徐偃王,她的音乐才华一直被忽视,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3. 高中生:他是个徐偃王,他的优秀成绩和品德一直没有得到学校的重视和奖励。4. 大学生:她是个徐偃王,她的研究成果一直没有被学术界认可和赞赏。

拆字解意

徐偃王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