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寄学在词典中的解释
xué

寄学

拼音jì xué

注音ㄐㄧˋ ㄒ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指在州县官学就学的外地士人。 宋 王溥 《唐会要·学校》:“ 会昌 五年正月制:公卿百官子弟及京畿内士人寄客脩明经、进士业者,并宜隶於太学,外州县寄学及士人,并宜隶各所在官学。”
    (2). 明 代童生,通过捐纳或经提学考试核准,而取得同秀才同等的待遇,称为“寄学”。 俞樾 《茶香室续钞·儒士观场》引 清 张穆 《顾亭林年谱》:“ 天啟 五年乙丑,年十三岁,时有纳穀寄学之例。 蠡源公 以先生天资颖异,合早取科名,遂为先生应例。”又引 清 车守谦 语云:“ 明 时寄学,亦经提学考取岁试后,准作附生。”

基本含义

  • 通过书信或其他方式向他人请教学问。

详细解释

  • 寄学是指通过书信或其他方式向他人请教学问。这个成语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向他人学习的谦虚态度。

使用场景

  • 寄学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虚心好学,勤于向他人请教。在教育、学术交流等场景中经常使用。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当时,孔子的学生曾请教他关于礼仪的问题,孔子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通过书信回复,从而强调了学生向他人请教学问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寄学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寄”和“学”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虚心好学,经常向老师寄学。2.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应该勇于寄学他人的经验和智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寄学”与“请教学问”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想象一个人通过书信向他人请教学问的场景。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其他与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博学多才”、“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经常寄学我的爸爸关于数学的问题。2. 初中生:他喜欢寄学老师的意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3. 高中生:高考前,我向学长学姐们寄学备考经验。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常常寄学教授们的研究成果,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拆字解意

寄学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