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五仪在词典中的解释

五仪

拼音wǔ yí

注音ㄨˇ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1).古代五等爵的礼仪。《周礼·春官·典命》:“掌诸侯之五仪。” 郑玄 注:“五仪,公、侯、伯、子、男之仪。”
    (2).五等。《管子·哀公》:“ 孔子 曰:‘人有五仪,有庸人、有士,有君子,有贤人,有大圣。’” 王先谦 集解:“仪,犹等也。”

基本含义

  • 指的是五种礼仪,即:礼貌、规矩、廉洁、勤奋、谦虚。

详细解释

  • 五仪是中国古代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强调个人品德和行为规范。礼貌指待人友善,有礼有节;规矩指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廉洁指廉洁自律,不贪污;勤奋指努力工作,不懒惰;谦虚指谦逊谦和,不自负。

使用场景

  • 五仪常常用来教育孩子们正确的品德和行为规范。在社交场合中,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要保持礼貌、尊重他人。

故事起源

  • 五仪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礼记·大学》中,是古代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五仪被视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要素。

成语结构

  • 五仪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教育学生遵守五仪,培养良好的品德。2. 在公共场合,我们要注意维护五仪,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

记忆技巧

  • 可以将五仪的五个字分别与其对应的含义联系起来,形成一个联想图像。例如,可以想象一个礼貌的人,在规矩的框架下,坚持廉洁自律,努力工作,并且谦虚谨慎。

延伸学习

  • 学习五仪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素质,还可以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和道德观念。可以进一步学习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了解更多关于礼仪和行为规范的内容。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要在校园里遵守五仪,不打架、不说脏话。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具备五仪,做一个懂礼貌、守规矩的好学生。3. 高中生:五仪是塑造一个人品德的基石,我们要时刻保持谦虚、勤奋的态度。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以五仪为准则,培养自己的优良品德,为社会做出贡献。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帮助你全面了解和学习“五仪”这个词语。

拆字解意

五仪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