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鼻
拼音bǎ bí
注音ㄅㄚˇ ㄅ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犹把柄。凭据;缘由。 明 沉浮中 《绾春园·失诗》:“我与你纵是后会有期,将甚么做个把鼻?”《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自古及今,那见卖柴的人做了官?却説这没把鼻的话。”
英文翻译
1.[书] (根据来由) cue
基本含义
- 指以暴力或强制手段迫使别人顺从自己的意愿。
详细解释
- 把鼻成语源自于《左传·襄公十五年》:“崔杼谏曰:‘齐人有谚曰:‘把鼻之勇。’’”意为用力抓住对方的鼻子,使其无法反抗。引申为用强力或恶势力来压制他人,迫使其屈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以强制手段或暴力手段迫使别人屈服、顺从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中的强制行为。
故事起源
- 《左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春秋时期齐国的一位叫崔杼的智者。当时,齐国有一句谚语说:“把鼻之勇”,意为用力抓住对方的鼻子,使其无法反抗。崔杼在一次谏言中引用了这句谚语,以形容当时齐国国君的强势和专断。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泛使用,用来形容以强制手段迫使别人顺从自己的意愿。
成语结构
- 主语+ 宾语
例句
- 1. 这个国家的政府总是用把鼻的手段来维持自己的统治。2. 他利用职权把鼻,以达到个人利益最大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把鼻”联想为一个人用力抓住对方的鼻子,使其无法反抗。可以通过想象这个场景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强制、迫使相关的成语,如“逼人太甚”、“压迫人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用把鼻的方法,迫使小明完成作业。2. 初中生:政府对违法行为采取了把鼻的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3. 高中生:这个企业利用垄断地位把鼻,以获取更多的利润。4. 大学生:他通过把鼻的手段,迫使对方接受他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