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踅
拼音cù xué
注音ㄘㄨˋ ㄒㄩㄝ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蹙折 ”。来回走动。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孝养》:“奈皴瘃纤手,蹙踅娇步,也知是没奈何。” 清 汪由敦 《临安灾》诗:“药栏蹙折双春趺,蓬头露坐那暇梳。”
基本含义
- 形容行走时步伐不稳,脚步迟疑。
详细解释
- 蹙踅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蹙指行走时脚步不稳定,踅指行走时步伐迟疑。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行走时迟疑不决、步履蹒跚的样子。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犹豫不决,不敢果断行动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走路时步伐不稳定,或者形容某种动作迟疑不定的情况。
故事起源
- 蹙踅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中:“蹙踅于涧,言采其蕨。”这句诗描写了一个人在涧边行走时脚步不稳定的情景。后来,蹙踅逐渐演变成了一个独立的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走步伐不稳定、迟疑的样子。
成语结构
- 蹙踅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分别是“蹙”和“踅”。
例句
- 1. 他在面对抉择时总是蹙踅不前,不敢做出决定。2. 她受了伤后,蹙踅着走路,看起来非常痛苦。3. 这个项目的推进一直蹙踅不前,没有明确的方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蹙踅的发音"蹙"和"踅"与行走时迟疑不定的动作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行走时脚步迟疑、不稳定的样子,将这个形象与蹙踅这个成语联系起来,有助于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描述行走状态的成语,如“步履维艰”、“步履蹒跚”等,扩展对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跑步的时候蹙踅着,好像脚步不稳定。2. 初中生:他面对考试时总是蹙踅不前,不敢正视困难。3. 高中生:她受到伤害后,蹙踅着走路,看起来非常痛苦。4. 大学生:这个项目的推进一直蹙踅不前,需要找到解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