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兀
拼音cuī wū
注音ㄘㄨㄟ ㄨ
繁体
基本解释
高耸貌。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苍苍 丁零 塞,今古缅荒途。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基本含义
- 摧毁、打击、消灭敌人或对手。
详细解释
- 摧兀是一个形容词,用于形容摧毁、打击、消灭敌人或对手的行为。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摧毁敌人的力量和决心。
使用场景
- 摧兀常用于描述战争、竞争或斗争中的强力行动。例如,可以用来形容军队在战斗中迅速击败敌人,或者比赛中一方以强大的力量击败对手。
故事起源
- 摧兀这个成语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摧而不敢绝,民之摧也。”这句话描述了摧毁敌人的力量和决心,意味着将敌人打击到不能再继续抵抗的地步。
成语结构
- 摧兀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摧”和“兀”。
例句
- 1. 军队以摧兀的气势迅速击败了敌人。2. 在比赛中,他以摧兀的表现击败了对手。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摧兀这个成语与摧毁、打击的意思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用力将一座大山摧毁,或者一拳打碎一块岩石,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摧兀相关的成语,如“摧枯拉朽”、“摧城拔寨”等,可以进一步丰富词汇量和理解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们摧兀地打败了对手,赢得了比赛。初中生:这个国家的军队以摧兀的力量迅速击败了入侵者。高中生:他用摧兀的手段打击了竞争对手,成功地占据了市场份额。成人:他们以摧兀的决心和勇气克服了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