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熊
拼音shuǎ xióng
注音ㄕㄨㄚˇ ㄒㄩ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耍熊 shuǎxióng
[act shamelessly]〈方〉∶装熊;装出胆小怕事的样子;耍赖
你少给我耍熊
他这几天一直耍熊,赖在家中不上班
详细解释
方言。装出胆小无能的样子。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五段:“﹝ 车长杰 ﹞平常泼泼辣辣的,碰点伤点不吭一声,用嘴咂咂血就算了。黑夜一上桥,便耍起熊来。走路专好拉旁人的后袄襟,叫人带着。”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七:“别耍熊,快走!” 毕方 锺涛 《千重浪》尾声:“瞅瞅,这个多虎实,多灵巧;那个多蠢,多好耍熊!”
基本含义
- 指故意表演或装腔作势,欺骗他人的行为。
详细解释
- 耍熊一词源于中国北方方言,熊是指熊猫,因为熊猫的动作憨态可掬,容易逗人发笑。耍熊的意思就是表演熊猫,用夸张或虚伪的举止来迷惑或愚弄他人。
使用场景
- 耍熊常用于形容某人故意表演或装腔作势,以欺骗或愚弄他人。例如,某人在面试时故意夸大自己的能力,企图蒙骗面试官,我们可以说他在耍熊。
故事起源
- 关于耍熊的起源故事并不明确,但该成语的使用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人们常常在戏曲表演中使用熊猫形象,演员们通过模仿熊猫的动作来逗乐观众。渐渐地,耍熊这个词汇就被用来形容故意表演或装腔作势的行为。
成语结构
- 该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即“耍”和“熊”。
例句
- 1. 他在面试时耍熊,把自己说得天花乱坠,但其实没有什么实际经验。2. 她总是喜欢在人前耍熊,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其实心机很深。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耍熊”这个成语与熊猫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故意模仿熊猫的动作来愚弄别人的情景,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该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动物相关的成语,如“狡兔三窟”、“杯弓蛇影”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课堂上耍熊,装出一副不会的样子,想逃避老师的提问。2. 初中生:他在网上耍熊,故意发布虚假信息来误导他人。3. 高中生:她在班级聚会上耍熊,装出一副开朗活泼的样子,但其实内心很低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