刳胎焚夭
拼音kū tái fén yāo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kū tāi fén yāo ㄎㄨ ㄊㄞ ㄈㄣˊ ㄧㄠ
刳胎焚夭
剖挖母胎,残害幼体。谓凶残不义。《尸子·明堂》:“夫士不可妄致也,覆巢破卵,则凤凰不至焉;刳胎焚夭,则麒麟不往焉。”《战国策·赵策四》:“臣闻之,有覆巢毁卵,而凤皇不翔;刳胎焚夭,而麒麟不至。”
基本含义
- 指残忍地杀害婴儿,形容凶残残忍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刳胎焚夭是一个古代的成语,由两个动词组成。刳胎意为剖开胎儿的腹部,夭指夭折,即早夭、夭折。这个成语形容人以残忍的手段杀害婴儿,表达了对凶残残忍行为的谴责和愤慨。
使用场景
- 刳胎焚夭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用,但可以在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相关内容中出现。在讨论关于人性、道德等话题时,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凶残残忍的行为。
故事起源
- 刳胎焚夭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一些残酷行为。在古代,一些不负责任的父母或不喜欢女婴的人会采取残忍的手段杀害婴儿,如剖开胎儿的腹部或焚烧婴儿。这些残忍行为引起了人们的愤慨和谴责,逐渐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刳胎焚夭是由两个动词组成的成语,表达了残忍杀害婴儿的行为。
例句
- 1. 这个恶棍竟然刳胎焚夭,真是罪大恶极。2. 在古代,刳胎焚夭的行为是被社会严厉谴责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刳胎焚夭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残忍的人,用刀割开胎儿的腹部,然后将婴儿焚烧,这样的场景会让人感到恶心和愤慨。通过这种生动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古代中国的婴儿抛弃和杀害现象,以及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观念。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有关道德和伦理的成语,扩展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保护婴儿,不能刳胎焚夭。2. 初中生:这个人太残忍了,竟然刳胎焚夭。3. 高中生:刳胎焚夭是古代社会的黑暗现象,我们应该向这种凶残行为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