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自饬在词典中的解释
chì

自饬

拼音zì chì

注音ㄗㄧˋ ㄔ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自行整肃、儆戒。《旧唐书·裴向传》:“ 向 本以名相子,以学行自飭,谨守其门风。” 宋 苏辙 《谢太中大夫门下侍郎表》之一:“惟至公,故贵戚近习不戒而自飭。”《明史·文苑传三·黄佐》:“ 佐 弟子多以行业自飭,而 梁有誉 、 欧大任 、 黎民表 诗名最著云。” 章炳麟 《国故论衡·正赍送》:“上自槃盂,下逮几杖,皆有辞以自飭,非以祝寿考也。”

基本含义

  • 指自我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

详细解释

  • 自饬是由“自”和“饬”两个字组成。其中,“自”表示自己,“饬”表示约束、修正。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一个人自己约束和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标准。

使用场景

  • 自饬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自己的行为,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标准。可以用来表达对自律和自我教育的要求,也可以用来劝勉他人要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故事起源

  • 关于自饬的故事并不多见,但这个成语的含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修身养性和修养有关。中国古代儒家强调个人修养和道德修养,自饬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成语结构

  • 自饬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自”和动宾关系的动词“饬”组成。

例句

  • 1. 作为一名公务员,我们要时刻自饬,言行举止要符合职业道德。2. 她是一个很有自饬能力的人,总是能够自我约束,不做出过激的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自饬”与自己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自己在镜子前自我检视,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更加符合社会的规范和道德标准。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了解其他与修身养性和道德修养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来深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每天自饬,不说脏话,不欺负同学。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自饬自己的行为,遵守校规校纪。3. 高中生:考试期间要自饬,不抄袭,不作弊。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自饬自己的言行,树立良好的形象。

拆字解意

自饬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