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延貤在词典中的解释
yán

延貤

拼音yán yí

注音ㄧㄢˊ 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 绵延伸展。 宋 蔡襄 《荔枝谱》:“﹝荔枝﹞ 福州 种植最多,延貤原野, 洪塘 水西 ,尤其盛处。”

基本含义

  • 延长时期,拖延时间。

详细解释

  • 指推迟、拖延行动或时间,使事情的进展变慢或延长。常用于贬义,表示行动慢、效率低或拖拉。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拖延行为,也可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懒散、做事拖拉。

故事起源

  • 《汉书·王莽传》中记载了一个故事。王莽曾任太傅,有一次他在官府里看书,有人上报说有事情找他,但他却故意拖延时间,一直读书。后来有人评论说:“王莽拖延了公务,就像他拖着尾巴一样。”从此,“延貤”成为了形容拖延行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宾结构。

例句

  • 1. 他总是喜欢延貤,从不按时完成工作。2. 这个学生在作业上总是延貤,严重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延貤”与“拖尾巴”联想起来,形象地表示拖延行为。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拖延行为相关的成语,如“拖泥带水”、“拖拉机心态”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妹妹总是延貤写作业,晚上都要拖到很晚才开始做。2. 初中生:他们班上有个同学很延貤,经常上课迟到,老师都很生气。3. 高中生:考试前一天才开始复习,这样延貤的学习方法不可取。4. 大学生:我有个室友总是延貤交论文,每次都要临近截止日期才开始写。5. 成年人:公司里有个同事工作效率很低,总是延貤处理事情,让大家很不满意。

拆字解意

延貤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