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头讲章
拼音gāo tóu jiǎng zhāng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gāo tou jiǎng zhāng ㄍㄠ ㄊㄡ ㄐㄧㄤˇ ㄓㄤ
高头讲章(高頭講章)
经书正文上端留有较宽空白,刊印讲解文字,这些文字称为“高头讲章”。《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先生见了那没头没脑闢空而来的十五个大字,正不知从那里开口,纔入得进这中庸两个字去,只得先看了一遍高头讲章,照着那讲章往下敷衍半日,纔得讲完。” 鲁迅 《华盖集·并非闲话(三)》:“他们似乎并没有《教育学概论》或‘高头讲章’的待定稿,藏之名山。”后来泛指这类格式的经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鬼囁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二:“ 徐灵胎 《刺时文》云:‘案头放高头讲章。’”
基本含义
- 指自命不凡、自以为是地高谈阔论,自吹自擂地讲话。
详细解释
- 形容人在言谈中自负、自夸,不切实际,缺乏实际操作能力。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自以为是、口若悬河却缺乏实际能力的人。
故事起源
- 此成语源于明代戏曲《傻姑娘》。故事中,有位自负自大的读书人,总是高谈阔论,自夸自己的才华。后来,他被揭穿了真面目,被人嘲笑为“高头讲章”。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总是高头讲章,却从来没有实际行动。2. 这个人自以为是,一直高头讲章,却不知自己的能力有限。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一个人抬起头,高谈阔论,自夸自己的才华,但实际上却没有实际行动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自命不凡”、“自吹自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高头讲章,但是没有实际行动。2. 初中生:那个同学自以为是,总是高头讲章,但是却没能取得好成绩。3. 高中生:那个学生在班级里总是高头讲章,却从来没有参与到实际的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