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考案在词典中的解释
kǎoàn

考案

拼音kǎo àn

注音ㄎㄠˇ 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考按 ”。1.考查按验。《汉书·魏相传》:“考案郡国守相,多所贬退。”《元典章·台纲二·体察》:“提刑按察司官比至任终以来,御史臺考按,得使一道镇静、諳知大体、所察得实、民无冤滞为称职。”
    (2).拷问查究。《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十四年夏,有言后与 朱 共挟巫蛊道,事发觉,帝遂使中常侍 张慎 与尚书 陈褒 于掖庭狱杂考案之。”《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今所考案,皆海内人誉。”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遂密擒 恩 ,狱中考按,尽得 恩 与其宗人诸不法状。”
    (3).犹稽考。《新五代史·李从荣传》:“自前世无天下大元帅之名,其礼无所考按。”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盖 明 忠臣 顺德 陈忠愍 公 邦彦 之故物,其铭识可考按云。”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儒家的古史系统是根据大一统的思想考案出来的东西。”
    (4).案卷,名单。 明 冯梦龙 《山歌·多》自注:“我曹胸中,自有考案一张。如捐额外者不论,稍堪屈指,第一、第二以至累十,井井有序。”

基本含义

  • 指通过考验或审查后确定的案件或事情。

详细解释

  • 考案是指经过考验或审查后确定的案件或事情。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经过深思熟虑、反复斟酌后确定下来的决策或安排。通常表示经过周密的思考和筛选后的决定更加稳妥可靠。

使用场景

  • 考案通常用于讨论决策、安排或方案的确定过程。可以用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领域。特别适用于描述重大决策或重要事务的决定过程。

故事起源

  • 关于考案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故事或传说。这个成语的意义主要来源于对案件或事情进行审查、考验后确定的过程。

成语结构

  • 考案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考”和“案”两个字组成。

例句

  • 1. 经过多次讨论和研究,我们终于确定了这个项目的考案。2. 这个决定经过了严格的考案,是经过多方面权衡取舍后做出的。3. 在制定计划时,我们应该进行充分的考案,以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考案”拆解为“考虑”和“案件”两个词来记忆。考虑表示思考、斟酌,案件表示事务、决策。通过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决策、安排相关的成语来扩展对考案的理解,如“审时度势”、“权衡利弊”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经过考案后决定我们明天可以放学早一点。2. 初中生:为了选出最佳方案,我们进行了多次考案和讨论。3. 高中生:在考试前夕,老师对我们的学习计划进行了考案,帮助我们更好地备考。以上是关于成语“考案”的全面学习指南。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拆字解意

考案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