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纠坐在词典中的解释
jiūzuò

纠坐

拼音jiū zuò

注音ㄐㄧㄨ ㄗ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督责判罪。《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前故设科,长吏在官,当须交代,而故犯之,虽随纠坐,犹已废旷。”

基本含义

  • 指纠正坐姿,使坐得端正。

详细解释

  • 纠坐是由纠和坐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它的基本含义是指纠正坐姿,使坐得端正。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纠正不良行为或习惯,使之变得正确或合适。

使用场景

  • 纠坐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纠正个人的不良行为或习惯,也可以用于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坐姿。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纠坐来告诫他人要保持正确的行为和态度。

故事起源

  • 纠坐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史记·滑稽列传》中。故事讲述了孔子有一次看到一位学生坐得不端正,于是他告诉学生要端正坐姿,以示尊重和礼貌。这个故事表达了孔子对于学生修养的要求,也成为了后来纠正不良行为的象征。

成语结构

  • 纠坐的成语结构是“纠”+“坐”。

例句

  • 1. 老师纠坐了学生们的坐姿,让他们学会了端正坐姿。2. 我们应该纠坐自己的不良习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纠坐这个成语:1. 将纠坐这个成语与学生坐姿的纠正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学生被老师纠正坐姿的场景。2. 可以将纠坐这个成语与孔子的故事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孔子纠正学生坐姿的情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其他与修养和礼貌相关的成语,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纠坐了我,让我学会了坐得端正。2. 初中生:我们应该纠坐自己的不良习惯,以提升自己的素质。3. 高中生:老师通过纠坐,教育我们要保持良好的行为和态度。4. 大学生:纠坐是培养学生修养和礼貌的重要一环。

拆字解意

纠坐词语造句